心内科重症团队在ECMO辅助下成功救治极高危严重冠脉病变患者,再造生命奇迹。
近日,家在临潼的郑老先生在短短两个月内经历了心梗、心衰-外院手术失败-再次心梗、心衰入院,幸运的是交大一附院心内科重症团队不惧危重、高龄及再次手术失败的风险,果断使用ECMO,及时为郑老先生开通病变血管,打开了生命之路。
反复心梗,严重左主干+三支病变,命悬“一线”
83岁的郑老先生,2个月前因突发胸闷、气短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冠心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行冠脉造影提示“右冠中段100%闭塞,左主干70%狭窄,前降支狭窄95%,回旋支狭窄90%,外院尝试处理血管,但因风险过高、难度过大,手术未成功。经过药物保守治疗,郑老先生的症状有所好转,带着手术未成功的遗憾,郑老先生出院了。
然而如此严重的冠脉病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会“爆炸”。果不其然,时间仅仅过去2个月,郑老胸闷、气短再次发作,并且比上次更严重。当地医院通过与交大一附院胸痛中心平台联系,将其直接转运到交大一附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经过查体及抽血检查,郑老被确认再次发生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

通力合作,ECMO护航,化险为夷
“如此重的冠脉病变,药物保守治疗效果甚微;如此重的冠脉病变,手术风险极大;如此重的冠脉病变,再次手术失败的风险极高”,这是心内科重症团队的刘平教授、陈涛教授、霍建华教授、任洁教授、范力宏教授、梁琦教授对郑老外院的造影资料仔细研判后得出的结论,“然而如果不冒险手术,左主干随时可能加重导致猝死。若要手术,只有在ECMO辅助下才有可能成功”。刘平教授与陈涛教授将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告知,患者非常坚定的表示:“我同意手术,我看了之前的报道,90岁的危重老人都能手术,我充分相信贵院贵科的技术实力,我才83岁,我还年轻,请为我手术!”
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术前评估,手术开始了。复查造影可见右冠中段100%闭塞,前降支狭窄95%,回旋支狭窄90%,左主干狭窄已经从70%进展到80%,是真正的“命悬左主干一线天”,左主干仅剩的血流就是郑老的生命线。心内重症团队的各位术者立刻为郑老进行ECMO植入,血液从郑老先生的股静脉缓缓流出,流经ECMO人工膜肺后转变成富氧的动脉血,回流至体内以暂时替代他的心脏功能。台上的术者仔细操作,台下的教授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导管室护士配血、取血、给药,在医护默契的配合下,仅用时1小时30分,患者的左主干就处理完毕,生命线终于打通。手术台上的郑老先生得知手术非常成功,也留下了激动、感恩的泪水。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给全身器官和组织提供血液。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提供血液的血管,它分布在心脏表面,部分分支还可以深入到心肌内部,纵横交错成为一个丰富的血管网,从而为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营养。冠状动脉有三根主要血管,右边有一根,被称为右冠状动脉;左边有两根,分别是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这两根血管在未分离的时候,被称为左主干。左主干担负着心脏供血三分之二的任务量,一旦发生严重的狭窄和堵塞,就会引发大面积的心肌缺血,从而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室颤甚至猝死。左主干被堵,死亡率高达70%-95%。

命悬“一线”的郑老先生能够救治成功离不开交大一附院心内科不断创新发展,积极运用新式心脏辅助装置;不断超越突破,积极提升介入技术水平,不惧高龄,不惧危重,同时也得益于胸痛中心救治网络,实现了救治信息的互通互传,极大的缩短了郑老先生的救治时间,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