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医工管交叉协同创新,增进医学和工学研究人员相互了解,现将电信学院医工交叉领域五位专家研究方向进行介绍,如有合作意向可联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办公室对接,联系电话:029-85323025。
徐卓,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88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1982年至1994年曾在空军工程学院任教,1994年至今历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压电单晶、功能陶瓷和超材料及其应用,在大尺寸压电单晶生长技术、压电单晶材料应用、高性能压电陶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可用于研制超声治疗,超声探测(B超,探伤),超声保健,红外探测,光电调制,光通信,量子保密通信和小型化机电系统(MEMS)等相关器件和电子信息系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电子邮箱:xuzhuo@xjtu.edu.cn
李飞,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至今。2015-201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担任《IEEE Transaca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期刊副主编和《硅酸盐学报》编委。
主要从事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弛豫铁电单晶高压电效应的起源、高性能压电材料的设计、透明压电材料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可用于超声治疗,超声探测(B超,探伤),超声保健,红外探测,光电调制,光通信,量子保密通信和小型化机电系统(MEMS)等相关器件和电子信息系统。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得了2020年美国陶瓷学会Ross Coffin Purdy Award、IEEE Ferroelectric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学术荣誉。
电子邮箱:ful5@xjtu.edu.cn
叶凯,教授,博导,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资助。本科和硕士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药学院,博士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博士后阶段师从Rolf Apweiler教授,在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实现生物信息学研究对象从蛋白质序列到基因组的转变。其后,分别在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基因组研究所任助理教授,开发了以Pindel、MSIsensor为代表的系列基因组变异检测方法,受邀参加千人基因组(The 1000 Genomes Project)、肿瘤基因组路线图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等多项国际基因组项目。2016年初,叶凯教授全职回国,在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组建信息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团队,继续深入研究结构变异的检测、表征和功能。叶凯教授在Science、Nature、Nat Med、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4篇,热点论文(hot paper)1篇,SCI他引34000余次。
电子邮箱:kaiye@xjtu.edu.cn
李辰,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科学家,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他目前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现为陕西省抗癌协会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数字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口腔健康大数据专科联盟常务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真实世界数据和证据专委会常务委员。
李辰教授专注于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包括受国家卫健委委托的健康医疗人工智能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其主持研发的BioModels生物通路知识图谱与系统被评为系统生物学领域最重要资源。自然杂志也曾经就BioModels进行专访。迄今为止,有包括自然出版社、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出版社、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出版社和BioMed Central出版社等多家顶级国际学术出版机构中超过200多个期刊支持该标准。欧盟曾将BioModels作为成功案例写入欧洲生物信息架构计划(ISBE)的详细方案书中。李辰团队研发的智慧病理和临床表型分析系统也已在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应用,并得到高度评价。所带领的团队多次在有国际医学数据挖掘大赛上取得第一名。其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逾百篇论文,并被大量引用。
电子邮箱:cli@xjtu.edu.cn
王嘉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青联委员,西安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王嘉寅教授及其团队立足生物医学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学科方向,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多组学数据驱动的临床辅助决策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大数据驱动的医养贯通与全周期健康管理创新,中国人基线大数据与慢性疾病分子预警数字化,肿瘤多组学数据画像与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方法,全域移动智能医疗装备体系共性关键技术应用。近年来,王嘉寅教授及其团队累计发表论文77篇,包括SCI/SSCI论文54篇;代表性研究成果获得引用4000余次。
团队的研究成果经过国际公开比选,入选参与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全基因组泛癌分析(PCAWG)国际大科学计划,承担了体细胞突变检测新技术组、驱动突变与功能解释组的部分工作。针对人群/种群数据的参数优化、高特异性特征检测、非常规变异特征检测等前沿科学难题,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较好的实现了云计算环境下肿瘤多组学大数据的个性化特征检测和风险决策问题。作为PCAWG团体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6篇。
电子邮箱:wangjiayin@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