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及基于学科交叉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诊疗一体化的平台的建设,12月1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安徽麦德盈华影像技术有限公司和西安聚能医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术论坛暨陕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年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陕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爱民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吕毅教授在线上首先作了开幕致辞,在致辞中回顾了我院核医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与我院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经验,并对核医学学科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汪静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并从我国核医学发展现状与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角度指出了核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中的挑战与机遇。


本次会议分为“院士论坛”和“大咖争鸣”两部分,“院士论坛”以“基于超导重离子和超高能加速器的肿瘤精准治疗与创新型核药研发”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教授首先分享了“超导材料与强电技术应用”,系统介绍了超导材料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等方面中的应用,展望了以超导材料为核心的重粒子加速器在肿瘤精准放疗与新型放射性核素药物研发中的广阔前景。IEEE会士Georges E.Fakhri教授基于PET分子显像示踪剂介绍了AI技术及三维影像重建在PET成像及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教授分享了武威重离子加速器临床治疗管理经验,详细介绍了具有高LET、特异性Bragg峰剂量分布的重粒子放疗的精准化优势。IEEE会士Richard Carson教授则从神经系统PET成像出发,详细的介绍了神经系统特异性PET显像剂及显像设备NeuroEXPORER的研发历程。
“大咖争鸣”部分以“聚焦“诊疗一体,活体可视”核医学发展前沿为主题。麦德盈华董事长刘继国教授结合自身高空间分辨率小动物PET设备的研发经验,展示了我国在高性能、高空间分辨率小动物PET开发领域的巨大进步与先进的技术储备。美国耶鲁大学PET中心联合主任黄艺耘教授从神经系统疾病出发分享了PET神经诊断显像剂开发的耶鲁经验,为我国放射性诊断显像剂的开发与试验提供了参考。美国《临床核医学》杂志主编Patrick M. Colletti教授从治疗性放射性核素临床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89Sr、223Ra、131I-MIBG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使用管理、放射性并发症规范化处理与放射防护等领域的宝贵经验,并对中国研究者在未来更多治疗性放射性核素临床顺利应用与学术成果分享给予了美好祝愿。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静静教授则基于自身研究团队在177Lu、225Ac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方面的基础研发与临床转化代表性病例与经验,分享了多种α、β放射性核素药物对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恶性肿瘤患者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体现了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的巨大优势。国家杰青、来自北京大学的刘志博教授则从活体放射性核素标记示踪剂研发出发,分享了基于放射性核素示踪剂标记的辐射诱导的化学药物递送体的研发历程与荷瘤动物实验结果,为放射性药物开发指出了一条新的方向。最后,来自日本国立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的张明荣教授详细的介绍了QST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发与临床试验经验,聚焦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探针(mGluR1)在脑缺血、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优势,分享了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研究的日本经验。

最后,杨爱民教授作了大会总结,围绕我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核医学诊疗一体平台建设的关系以及陕西核医学的发展的新思路作了进一步阐述。本次会议聚焦了核医学诊疗一体的前沿领域,尤其注重了学科交叉、医工结合,为我省核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会议内容丰富充实、学术氛围浓厚,吸引了省内外核医学乃至肿瘤学方面医疗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