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共青团及青年工作,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标定了正确航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在院党委和校团委的坚强领导下,我院共青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及“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逐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名院的发展目标,创新思路,深化内涵,以青年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健康积极的青年文化为导向,以品牌活动和社会服务为载体,积极构建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创造性开展了大量着眼长远、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开创了医院共青团事业的新局面,为促进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年来,我院共青团共孵化培育了3家“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7家“陕西省青年文明号”集体;培育推荐5名优秀青年及3个优秀青年集体获评“陕西青年五四奖章”;十年来院团委8次荣获校级“红旗团工委”称号并多次获评“特色团工委”;我院“蒲公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于2018年首批入围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联盟会员单位(陕西省首家)。

一、强化教育引领,不断拓展新时期青年思想引领方法路径。
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精神在团员、青年中的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以纪念建党9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举办报告、座谈、演讲、观影等活动;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及来陕莅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等,召开青年专题学习讨论会,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把深厚的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勇攀高峰的强大精神动力。

积极开展成长引领教育。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发布《致全院团员、青年朋友的慰问信》已成为一附院共青团献礼青年节的一种经典方式,鼓励青年在助推医院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以《90后青年群体特征与成长成才路径》为题举办“青年发展论坛”,在宝鸡麟游建立起传承、弘扬著名地方病防治专家、我院骨科殷培璞教授精神的“青年职工教育基地”,积极承办全省卫生系统“弘扬职业精神,放飞青春梦想”主题演讲比赛,引领青年自觉肩负起竭诚服务人民健康的使命与担当;大力宣传我院获得省、市、区级“青年五四奖章”、“西安好青年”荣誉的优秀青年的先进事迹,推出“榜样青春”、“出彩90后”、“住院总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引领更多青年见贤思齐,追求卓越。

持续深化红色传承教育。组织青年代表团赴延安干部学院、延川县梁家河村、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广州“团一大”会址参观学习,引领青年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国奋斗;与医学部团工委合作举办“纪念交大医学教育80周年植树活动暨‘玉兰林’落成仪式”,表达一附院人对医学先辈的怀念以及学校医学教育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传承精神 感恩前辈 温暖重阳”主题团日活动温暖走心,在团员、青年中营造了尊重、爱护、学习老前辈的浓厚氛围,“共忆韶华岁月,同话团青未来——团委发展历程前辈座谈会”亲切励志,激励青年团干继承优良传统,竭诚服务大局服务青年。

二、紧抓组织建设,有效提升团组织活力和团干部履职能力。
选强配齐团支部班子。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适应学科整合及团员青年人数的变化,认真做好团支部换届改选工作,将原有44个团支部增设为54个,进一步健全了团支部设置,从建制上实现了团组织对全院团员、青年的全覆盖,换届共选举出新一届团支部委员183人,其中团支部书记65人,新任团干中的中共党员比例和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团干比例显著提升,团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显著优化;2021年为了配合学校做好医学研究生“七院一系”管理及本科生学院书院统一管理,新建研究生团支部31个,本科生团支部8个,选举学生团支部委员137人,有效加强了对学生团支部工作的指导及学生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团支部管理。以“培育有为一青,建设青春医院”为主题举办团干专题培训,提升团干部的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团支部工作考评指标体系,召开团支部工作考核述职会,制定基层团组织活动审批和经费管理办法,激发团干部动力,提升团支部活力;开展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共青团工作特色单项奖”评选,达到鼓励先进,调动团支部工作积极性、创新性的目的;十年来,检验科团支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支部、肿瘤放疗科团支部等支部先后荣获校级“出彩团支部”、“示范团支部”,多名团干部获校级“魅力团支书”、“优秀共青团干部” 称号,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团青工作新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青年工作水平,加强对40岁以下青年特别是医疗序列青年的引领、凝聚、组织、服务,成立党委青年工作部,与团委合署办公,进行创新青年工作机制,延伸青年工作手臂的积极探索,构建起有效覆盖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网络;2019年召开我院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团代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十届委员会,通过了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医院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为医院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医院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三、创新平台载体,共青团育人成效日益显著。
依托“明日之星”、“青年岗位能手”培育选拔优秀青年,2012年启动医院首届“明日之星”评选,至今已开展五届,挖掘培育了一批业务技能精进、综合素质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领军人物。每两年开展一次院级“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不断创新评选方式,深化评选内涵,2021-2022年度“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第一次加入业务技能实操考核环节,第一次吸纳东院区优秀青年参与,第一次邀请院外专家担任评委,第一次建立“保送”机制,通过严格选拔最终评选出百名“青年岗位能手”,向建党百年和共青团成立百年献礼,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青春正能量氛围。重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举办“青年岗位能手”表彰大会暨“不忘初心,爱国奋斗”青年成长成才事迹报告会,组织“我的青春奋斗故事——榜样宣讲团”全院巡回宣讲活动,广泛宣传青春奋进事迹。经过多年探索,我院共青团已逐步建立起了从“青年苗子”→“青年岗位能手”→“明日之星”的“三步走”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通过典型选树平台脱颖而出,其中许多成长为各学科的青年领军人物和中流砥柱,推评荣获第13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的泌尿外科李磊同志、获评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及第17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的肝胆外科王铮同志、第18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的胸外科张广健同志、第19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的心内科吴岳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下大力气提升“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质量和管理水平,制定了《“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青年文明号”考核细则》等制度条例,通过配发台账、专题培训、加强督导、外出“取经”等举措加强对“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同时鼓励各创号单位将“命题作文”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紧密围绕科室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十年来,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业绩突出、竭诚服务患者的优秀青年集体通过“青年文明号”这一平台的锻造涌现而出,重症医学科、药学部、内分泌科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将我院获得“国号”的优秀青年团队数量扩展至5家;检验科、肝胆外科、医学影像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获评“陕西省青年文明号”,至此,我院已拥有7家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文明号的引领示范作用更趋显著,为广大团员、青年创造一流业绩,岗位成长成才创造了重要途径。

以“青字号”品牌活动为抓手,建好培育青年的第二课堂。2015年,以与青年“进行人生智慧的深度对话,开展前沿思维的交锋碰撞”为宗旨打造“嘿,青年”成长交流沙龙品牌;2016年,启动“青年讲者招募计划”,为热衷科普传播的青年医者提供展示风采、服务社会的机会;2017年,创立“医青年悦读汇”,搭建医院青年的阅读分享与思想交流平台;2012年至今十年来连续组织7批“视界行”青年访问团赴全国各地知名医疗机构开展专题考察交流,拓展青年视野;2021年,成立“医工交叉青创坊”,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一附院青年的创新热情,应对学科交叉融合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创新发展。通过“青字号”系列品牌活动,着力提升青年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开阔青年眼界思维,从多角度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撑。

四、树立特色品牌,以志愿服务助力医院软实力提升。
构建起涵盖六大门类志愿者的“蒲公英”志愿服务品牌体系,自2013年成立医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以来,9年来参与门诊导医服务的志愿者多达10535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9475小时,基本实现了志愿服务时段和岗位在门诊的全覆盖;2015年在我国西部地区公立医院首开艺术志愿服务先河,门诊音乐角每周至少安排两场钢琴演出,连续举办五届“以乐为名、爱抚心灵”艺术志愿者新年音乐会,定期组织艺术志愿者小分队深入病区将关爱送到更多患者身边;基层医疗志愿服务依托“高举团旗跟党走,志愿服务送健康”、“健康扶贫惠民生,青春志愿我先行”等主题活动,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送医送药下乡,足迹遍布麟游、丹凤、子洲、永寿、武功、平利、延安等县市,累计服务群众近万人,以实际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文化志愿服务在传递医院人文关怀,营造医院“暖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每年春节前夕由文化志愿者为患者、职工写春联、送“福”字、传递新春祝福,每逢院史馆讲解接待任务,由文化志愿者向社会各界人士讲述医院的历史,展示如今的辉煌;2016年我院60周年院庆期间,由200余名医院职工、高校学生、社会人士组成的“蒲公英”院庆志愿者团队,圆满完成了院庆各项服务任务,也开启了志愿者参与医院重大活动会务志愿服务的探索;为了帮助更多病友树立战胜疾病、重返社会的信心,乳腺外科等科室组建了康复互助志愿者团队,以“病友互助志愿服务”进一步充实了“蒲公英”志愿服务品牌的外延和内涵。近年来我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先后入选全国卫生健康行业志愿服务联盟首批会员、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单位,多次获得校级“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优秀组织”称号。

树立了“邓景元康复志愿者团队”及王健生“西北协作组”乳腺健康志愿者团队两支“金牌志愿服务团队”典型,通过搭建平台、加大扶持、做好服务、深入宣传等举措,不断扩大标杆团队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构筑起具有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邓景元康复志愿者团队”十年来累计服务时长3512小时,中医诊疗9996人次,针灸、艾灸、推拿及康复训练治疗47773余人次,被团省委、省青联授予首批“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团队负责人邓景元教授获评“雁塔榜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胸外科王健生教授与他的“西北协作组”志愿者团队走遍了陕西107个县区的95个,开展乳腺疾病筛查、健康宣教500余次,培训以村医为主的专业人员8000余人次,服务人口超过30万,王健生教授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陕西省最美志愿者”称号。

构筑起“一科一品、一团一品”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鼓励各团支部打造专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2016年神经内科团支部“‘爱让生命解冻’——渐冻人关爱”项目荣获第二届陕西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金奖,2017年药学部团支部、医学影像科团支部、内分泌科团支部的三个项目在第三届陕西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中荣获三项金奖,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医学影像科团支部“宝贝计划——儿童脑发育评估及康复家园”项目荣获银奖,药学部团支部“合理用药,共享健康”公益项目在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斩获铜奖,2019年,医学影像科“宝贝计划——儿童脑发育评估及康复家园”项目成功入围全国优秀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我院半数以上的团支部拥有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医院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五、紧扣青年需求,以特色活动竭诚服务青年成长。
重视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打造“医韵杯”职工歌手大赛品牌,为青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支持青年体育类社团的建设,成立医院篮球协会;成功举办“畅游吧,青年”游泳比赛,激发青年一代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以更强健的体质、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依托校团委的优质艺术资源平台,组织观看话剧、戏曲,聆听音乐会等活动,提升青年文化品位;每年由院团委主办、各团支部承办, 已成为医院新年俗的迎新年游艺喜乐会精彩纷呈,使广大职工、病患充分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爱。

关注青年职工亲子情感诉求。为因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孩子的一附院青年创造亲子交流的机会,举办首届青年职工亲子趣味运动会,每年植树节期间组织青年职工及子女开展春季植树踏青活动,为平日忙碌的医务人员创造难得的亲子时光;关心职工下一代的成长,自2016年起,创新性开展“有爱的医二代”暑期医疗体验营,通过聆听院史宣讲、学习急救常识、参观特色科室、跟随父母体验医护生活等环节,使“医二代”更加理解感恩父母,做医院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重点做好“单身青年”和“新入职青年”两类青年群体的关爱。每季度均与院外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交友联谊活动,帮助单身青年解决婚恋交友的实际问题;策划开展“2017,爱在一起”情人节主题活动,为因职业的特殊性而无暇享受节日美好时光的医务人员传递浪漫心意,活动受到医院职工的广泛热议与好评;实施“新员工成长关爱计划”,通过“成长导师+关爱导师”的“双导师”制、团建拓展、赠送入职礼包等举措,彰显医院对新员工的关心关爱,提升新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其在院更好地成长提供引领和帮助。

积极搭建反映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的平台,召开“青年培养与发展专题座谈会”、“团青工作午餐会”,听取青年对团青工作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就青年对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自身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开展专题调研,起草关于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六系列三层次双强化”的培养建议,为医院人才储备战略提供参考。

六、高举“四面旗帜”,“五位一体”聚青年力量为战“疫”助力。
组一支先锋队伍,“青年急先锋”奋战抗疫一线。2020年初武汉疫情暴发,我院青工部·团委第一时间向全院团支部和团员青年发出倡议,组建起570人的“抗新冠肺炎”青年应急先锋队,队员分别奔赴武汉疫情重灾区、支援院内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并作为志愿者上岗保障门诊就诊秩序;2021年西安疫情期间,再次组建“青年抗疫先锋队”、配合做好支援定点医院及核酸采集队的工作,以共青团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熔铸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附院青春力量”。

筑一方宣传阵地,讲好青春战“疫”故事凝聚青春正能量。武汉疫情期间,以《最美青春逆行者》、《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干部战“疫”在一线》为主题对奔赴抗疫一线的团干部及青年先锋进行宣传报道;挖掘采写《战“疫”到底,一附院吹响青春集结号》、《“90后”援鄂护士陈萍,疫区“火线”递交入党申请》、《“85后”医生夫妻档坚守抗疫一线》等多篇报道讲好“平凡青年英雄的不平凡故事”;创新宣传载体,策划制作《我们援鄂回来啦》、《再见武汉,我的青春为你怒放过》等多部抖音短视频作品,被多家媒体转载刊发。为宣传展示好西安疫情阻击战中的青年力量,策划制作《战“疫”不缺席,青春有担当》、《新冠病房的暖心事》系列短视频作品,积极弘扬抗疫青春正能量,凝聚带动更多青年。

造一批科普精品,用科普宣传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青工部·团委第一时间协调联系专家,编写新冠肺炎权威科普文章20余篇;联合民航西北管理局、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北站等单位团委制作防疫科普小视频,在公共服务区域播放,强化疫情防控社会引导;编写中、英文版《新冠肺炎校园防护手册》,为在校师生抵御病毒侵害做好精准服务。2021年西安疫情期间,邀请青年医者聚焦宅家常见健康问题,介绍健康科普常识,推出《“科普青年说”之宅家健康计划》系列短视频,提高公众疫情居家的生活质量,助力保持身心“双健康”。

建一个关爱体系,为战“疫”一线人员提供全方位暖心服务。联合精神科团支部青年志愿者建立线上“心理援助平台”,为战“疫”一线青年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组建“志愿者帮帮团”,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义务提供线上课业辅导和心灵关怀;联合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西安曲艺团举办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慰问演出”活动,向抗疫英雄送去敬意和关怀。

组一个“青年战‘疫’英雄”宣讲团,传扬好青年战疫故事。开展“青年战疫英雄宣讲团”全市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抗疫一线青年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开展“绽放战疫青春,弘扬中国精神”复工、复产、复学团课宣讲活动,传播战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

一附院共青团在接续奋斗中走过了精彩而难忘的十年。接下来,医院共青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团组织服务发展、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团结带领全院4127名团员、青年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以爱国奋斗为动力,在各自岗位争当追赶超越先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为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高质量创新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