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建设,融·汇IN TALK“国家医学中心”国际对话讲坛以“融国际视野,汇百家之长”为宗旨,以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挖掘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目标,邀请各国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共商共话医学发展新可能。
7月16日上午,【融·汇 IN TALK】“国家医学中心”国际对话第四讲中·美对话-CNS大咖讲者专场在线举行,活动邀请了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放射及癌症代谢研究项目主任、教授甘波谊作为主讲嘉宾。还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教研室教授吴佼、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张义磊、我院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广健、感染科副主任何英利、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科主任丁晨光、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涂康生、肿瘤放疗科副研究员马瑾璐、肝胆外科助理研究员姚博文作为交流嘉宾。活动由国际交流办公室副主任任徽主持。
活动开始,任徽副主任介绍了【融·汇IN TALK】系列活动的背景意义、主讲人及参会嘉宾,并对各位与会专家表示了欢迎与感谢。任徽副主任讲到,非常荣幸邀请到CNS大咖甘波谊教授,希望通过云端连线学习到先进的科学研究经验,融汇贯通所学,开阔临床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


随后,甘波谊教授以《基于铁死亡的癌症治疗策略》为题,围绕铁死亡的概念、铁死亡的病理相关性、铁死亡防御机制等内容做了分享,从而聚焦到铁死亡在癌症治疗中的应对策略。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离子依赖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其主要机制是当细胞内抗氧化系统遭受损害时,在二价铁或酯氧合酶的催化下,细胞膜系统上含不饱和脂肪酸长链的磷脂分子(PUFA-PLs)发生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从而导致细胞死亡。2021年5月12日,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甘波谊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DHODH-mediated ferroptosis defence is a targetable vulnerability in cancer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定位于线粒体中不依赖于谷胱肽 (glutathione,GSH) 的铁死亡防御系统,并对癌症治疗有重要提示。


分享结束后,各位讨论嘉宾结合各自的专业方向和研究特长与甘波谊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入透彻地研究铁死亡。








最后,任徽副主任总结到,本次活动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融合,来自基础医学以及胸外科、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科、肝胆外科、肿瘤放疗科的青年骨干专家与甘教授进行了畅通无阻的学术交流。学术无止境,交流无国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希望借助融·汇 IN Talk国际对话平台,为临床学科搭建学术交流渠道。未来,希望双方能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甘波谊教授目前担任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和癌症代谢研究项目的教授和主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癌症代谢和细胞存活和死亡。近年来,他的实验室主要研究铁死亡机制及其与癌症治疗的相关性。
甘教授作为首席研究员负责了多项校外基金项目,包括3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R01项目。先后发表了70多篇论文,包括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等领先期刊上发表论文。并获得基梅尔学者奖、埃里森医学基金会新学者奖和达拉斯/沃斯堡基础研究传奇教师成就奖,曾在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多个审查组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