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1: “以实习医生为主体病人资源优化共享”教学方法,即--交叉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管实习医生带领其他实习医生通过床边采集病史—床边查体—办公室讨论—教师点评四个环节组成。1998年成功实施坚持至今,充分调动了实习医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达到病人资源共享的目的,解决了实习时间短、学生人数多、病人资源相对匮乏以及学习主动性差和动手能力弱的难题。2003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特色2:英语晨交班
自1996年开始坚持每日英语晨交班至今,2004年“儿科学生产实习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校教改基金资助,又进行了完善和改革。多年的实践在锻炼实习医生的交班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师生共赢的目的。
特色3:出科考试--以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儿科实习医师出科考试模式。
2012年“实习医生情景模拟考核的应用研究”获校教改项目资助,2016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将实习医生出科考试与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医生相结合,成立考核小组、建立试题库、设计考试脚本、制定评分标准和打分表,认真选择病人,既考核了实习医师的临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包括医患沟通、团队协作、人文关怀、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实习医师临床“胜任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特色4:加强规培管理与教育
在建立儿科专业规培基地领导小组、规培教员与规培医师档案、制定规培计划并实施、严格进行各项考核的基础上。开展规培生周周讲活动,每周二、周五下午是规培生专业学习和专题讲座的时间,每位规陪生既是讲者又是听者,每月最后一个周四进行服务之星、优秀病历评选活动,营造了人人争当服务之星、书写优秀病例的良好氛围。


特色5:开设并坚持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突出核心价值观教育。
从2001年98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始,至今举办了十二届医学生儿科学知识竞赛,试题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师生友谊,培养了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以及奋发向上合作共进的良好品格。自1999年开始连续16年一直坚持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的义诊活动,包括健康查体、结核病普查、专题讲座、智障及残疾孤儿的康复指导等。培养了医学生付出与奉献的精神,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训练和人文知识素养的提高。

